置顶索引:https://t.me/EatInShanghai/3
Welcome to Shanghai!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上海特殊的美食文化,一起去探索汇集在此处的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美食吧~
姊妹频道:
@FoodInSydney
@MelbourneFood
Welcome to Shanghai!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上海特殊的美食文化,一起去探索汇集在此处的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美食吧~
姊妹频道:
@FoodInSydney
@MelbourneFood
进来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无力吐槽它那个k房灯效了,民国就好这口吗?好在入座之后的位子还算是比较阳间的。
这个菜单看着很震撼,像是什么百科全书的错觉,但实际上它们的菜单是很弱智的存在:拿“蟹粉捞饭”这道菜来举例:在第一页会出现一次,配上“米其林推荐”以及精美的配图,然后热卖榜又会出现一次,最后“大闸蟹类”又会出现一次,非常迷惑,请问你一道菜写在三个地方客人就会想吃吗?不客气的说,这本菜单的厚度砍一砍这种没有意义的重复,再精简一下菜式,能缩到三分之一的厚度。底下的是酒单,但其实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区域是空的。。。我不太明白这种大菜单到底是图啥。
点餐的时候被告知没有罗宋汤了,而且不是今天没有,是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了,这让人无法理解,且值得深思。
熏鱼:端上来就一股很浓的。。。酒糟味和甜味?咬开表面是酥脆的,然后咀嚼时烟熏味和甜味会渗出来,广东口味来说这道菜略微甜,但江苏口味来说倒是刚好。这道熏鱼味道还是挺不错的,但做法来讲和传统熏鱼不太一样,传统熏鱼相比起来会有更多的汤汁,外皮也不会那么酥脆。毕竟熏鱼本来就是保存食物的一种方式嘛,这道菜改动了之后呈现给食客的是更好的味道和口感,值得肯定。
⭐⭐⭐⭐
上菜速度不快,上完熏鱼好久才上芋头羹。
虾米荔浦芋头羹:。。。这个羹。。。并没有什么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化学反应,感觉只是一加一加一等于三的感觉,芋头是芋头,汤羹是汤羹,豆腐干是豆腐干。。。他们的味道。。。并没有组合起来。顺便一提虾米是拿来提味了么。。。实际上似乎并没有吃到。
⭐⭐⭐
红烧肉:端上来的时候居然是偏凉。。。的???第一口撕了一点点肉皮下来,入口有一丝丝丝的腥味,但旋即就被酒味盖过去了。但为什么会有酒味?不应该挥发掉了吗?酒放多了?第二口撕了一点瘦肉下来,要怎么说呢,瘦肉并不是很烂,肉的纤维感依然存在,调味在。。刺激舌头,那是一种尝到了过量调味的感觉。要说的话。。。舔一口念慈菴枇杷膏,那个酱汁的质感和甜度就差不多是这么回事。你可以说是上海特色,但我觉得上海菜的好的红烧肉不应该只是有甜的过腻的味。措辞激烈一点就是没入味。
★★
酱油炒饭:端上来就一股浓烈的香味,好评。入口又是餐馆那种略保守的调味,这个就不苛责什么了,但是为什么嚼着会有一丝。。。微酸?像是。。。一股菠萝的味道。。。四川的宫保(荔枝糊辣味)我能理解,但是到底要怎么调才能搞出来一丝菠萝的味道?放菠萝汁?以及油量是不是过重了。。。感觉饭不是靠本身的米和火力炒散的,像是用油强行“泡”开弄散的。。。好吃到还是好吃的,但并不是完美。
⭐⭐⭐
吃了快一个小时了才主动加了一次水,这个服务实在是近乎于没有。
草头:入口有点老,油感偏重。。。嫩了应该还可以。
★★
蟹粉生煎包:作为生煎包它还算合格,但作为蟹粉。。。现在不是季节吧,入口就感觉和盒马里普通的螃蟹没什么区别。。。没什么鲜味。
★★
这个菜单和菜品问题非常大:请问蟹粉和草头这种当季的东西为什么敢一年四季放菜单上?现在明显已经不是这两个东西的季节了,但是作为一家一星餐厅,不应该根据时令换菜单吗?就说莆田,它们会在应季的时候上蛏子,然后过季的时候下掉。
这家餐厅的这些菜品,用心做是能做好的,但在用心方面,这家餐馆还是查了一丝了。
顺便一个半小时了,水杯空的时候只加了两次水。。。我很喜欢喝水,水杯加了瞬间就会空,就这样他们一共主动的就加了两次水。。。惊了。
真要吃便宜又好吃的本帮菜,还是跑江浙找找吧,沪是真的不太行。
口味:★★
服务:★★
环境:⭐⭐⭐
性价比: ⭐⭐⭐
星级:⭐️⭐️⭐️ #三星
人均:100-150RMB (不点蟹粉捞饭)
TAG: #连锁 #本帮菜 #嘉善路
地址: 上海徐汇区肇嘉浜路407
(特别鸣谢: Davidia 0.75 )
这家餐厅是连锁,而且可以在小程序“美味不用等”看排队程度。建议提前规划出行时间与吃饭时间。
虽然火爆但不算太火爆,排了半小时左右就进来了。一进来会有实体菜单,点完单服务员还会问有没有忌口,有什么需求可以叫服务员。全程会一直加水,及时收走空盘子以及清理杂物碟。
土笋冻:第一眼当然是猎奇,这东西也算是出圈了,但看着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人类对于奇怪食物本能的抗拒。
入口是外层的软,然后是蘸汁的味道,咀嚼之后,土笋的口感就出来了:脆脆的,虽然你知道自己在嚼肉,但你很难说明白它是什么肉。它突出的主要还是口感为主。
⭐⭐⭐
黄鱼:鱼肉很嫩,带汤入口的第一感觉是鲜,汤里的鱼鲜和葱姜提味,相比之下鱼肉虽嫩且无刺,但却缺了一丝味。汤和肉平衡不是很好。
⭐⭐⭐⭐
蚵仔煎:调料不是鱼露,这个可能是考虑到受众问题。放了一会还没来得及吃,服务员就很热情地上来问要不要帮忙切,这个还挺好。本身的味道是地瓜粉的香,蚵仔(生蚝)的香味和口感都不突出,存在感不强。另外我无法确定放鸭蛋和鸡蛋的区别。
⭐⭐⭐
荔枝肉:虽然看网上似乎是切薄的五花肉卷起来形似荔枝而得名,但各地做法不同,虽然这一家似乎没有做到所谓的荔枝形状,但味道却并没有太偏差。入口是酸甜,荔枝味有,然后是肉的口感,但似乎有一点点腻。
⭐⭐⭐
红菇卤面:红菇本身是挺特色的食材。实际上汤的颜色似乎正是来自于红菇。入口首先是鸡枞的口感,但嚼着会有浓郁油润感的香气融化在嘴里,嚼到最后感觉精华都被榨干了,就只有渣的口感了。
卤汤很少很少,但我还是尽量舀了一点来尝。入口不是想象中的很冲击的味道,是家里卤面让人胃口大开的感觉。这种味道并不强烈,但会让人吃的时候有幸福感。翻了翻,里面的配料有五花肉,虾干蛤类和鲜虾,本身应该也是用的猪油,这味道对于福建人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味道了。
⭐⭐⭐⭐
最后结账的时候,员工我不知道是出于职业培训还是真心,他问我:吃的还满意吗?我想了想,把还在草稿的这篇文章给他看了。他看见后似乎有点惊到了,去找一个像是经理的人过来。经理过来看了我写的这堆东西,给我打了个折,还送了我两份甜品。最后付款居然是员工过来收款,这真的很让人震惊。
也许,餐饮正在慢慢地被资本侵蚀,
也许,标准化,中央厨房在慢慢流行,
也许,越来越多的服务员已经上来就是强制关注公众号扫码点单。
但至少,看着菜单介绍自己来源,食材特色和精美菜品的时候,
时不时迅速清理餐桌保持餐面整洁的时候,
上菜速度克制有序尽量吃完一道上一道的时候,
结尾,默默地嘬着桂花陈皮雪梨,扫过他们胸前米其林一星2019的胸牌的时候,
还能让人回想起美食的初衷,到底是什么。
(对面就是太二酸菜鱼,对面就是中央厨房的成品和营销的垃圾产物,面对着这种东西,希望她们还能坚守着这份初心。)
口味:⭐⭐⭐
服务:⭐⭐⭐⭐
环境:⭐⭐⭐⭐
性价比: ⭐⭐⭐⭐
星级: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#四星 (走的时候提了一嘴为什么菜单上介绍了妈祖面线但是实际菜品没有,大堂经理解释说菜单被精简了所以去掉了,如果下次来找她小王,她让师傅单独给我烧一份。。。然后还拿着门口的面线礼盒往我手里塞。。。别这样别这样我不敢说话了再说下去不知道还要送啥了,这就是米其林一星的荣耀吗,怕了怕了)
人均:100-150RMB
TAG: #连锁 #福建菜 #陕西南路 #商圈内
地址: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999号环贸iapm商场505铺
(特别鸣谢: 长禾玟汐 )